close

很多人會成功不是沒有道理的

別人過年在玩的時候 他還在學習前進

世界上最有效率的學英文方法(試聽看看):

http://1314.ws/tutor

2002年章家敦出版《中國即將崩潰》,但是大陸藉著持續改革、開放,創造制度紅利,結合其勞動力優勢,從1980到2007年近30年時間,享受平均10%以上的經濟成長。即使2008年遇到全球經濟海嘯,運用擴大內需措施,2008~2011年大陸仍能維持近10%的成長。到了最近3年,成長率才降至8%以下。去年5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以「新常態」描述大陸經濟,續於11月APEC會上闡述新常態的特徵,包括:經濟增長從高速轉為中高速,經濟結構要不斷優化升級,成長動力要從要素、投資邁向創新驅動。換言之,大陸經濟發展已經遭遇結構性障礙,例如生產成本走高、產能過剩、外需長期低迷,既有發展模式無法因應,必須脫胎換骨,創造新的成長動力。if (typeof(ONEAD) !== "undefined"){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ONEAD.cmd.push(function(){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});} 國際貨幣基金(IMF)今年1月繼續下調今年和明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值0.3個百分點,其總裁拉加德去年10月就以「新平庸(new mediocre)」描述全球經濟正卡在成長疲軟的泥淖,各國可以繼續打混過日子,或者是採取更大膽的政策,找到新的成長動能而有更好的出路;渠所指稱的政策有三:財政政策、基礎建設的公共投資,以及勞動與產品市場結構改革。前二者或許短期可有效果,但亦有其後遺症,例如政府負債增加等,因此核心仍在改革。南韓方面,平均經濟成長率從2000~2007年的5.4%跌至2008~2013年的3.2%,因此朴槿惠總統去年就任滿周年就宣布要把經濟改革作為施政重心,致力推動「經濟革新3年計畫」、「提升勞動市場活絡方案」等。至於日本安倍首相提出的「三支箭」政策:貨幣、財政和結構改造,前二者大多是在為結構改造打基礎,重點在第三支箭的稅制改革、法規鬆綁、勞動法規調整等。由上可見,結構改革已是全球經濟脫離泥淖最主要的處方,當前全球面對的不是周期性現象,而是結構性問題,必須改變經濟成長模式,才能創造成長的新引擎。反觀台灣,1950年代至1980年代,平均8%以上的經濟成長維持40年之久,至1990年代開始下滑,1992~1999年降至6.5%,2000~2007年4.9%,2008~2013年續降至3.0%,顯示了台灣經濟成長同樣是碰到結構性挑戰。台灣最主要的問題是發展的模式長久不變。從需求面看,帶動經濟成長的三個來源:消費、投資和外貿,自2000年迄今,主要靠出口在帶動經濟成長。而今碰上新平庸、新常態的新趨勢,勢必削弱出口帶動成長的力量。另從產業面看,台灣仍在靠製造業支撐成長。2008~2013年服務業在GDP的占比達69%,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僅55%;製造業在GDP占比僅25%,對成長的貢獻率卻達44%。在外需及出口不振的趨勢下,製造業帶動成長的力量亦將下滑。另一主要問題是投資不振、產業外移後沒有新興主力產業替補。自2000年後,台灣投資率持續下滑、公司關門家數大幅攀升、新設公司家數及平均投資規模嚴重縮水。2000~2007年新設公司減少18%、平均資本額萎縮24%;2008~2013年新設家數續減10%、資本額又掉了23%,在在顯示台灣相對在吃老本,靠舊有的投資在維持生計,成長動能虛脫。其他問題尚包括勞動供需結構失?、就業年齡結構老化、政府潛藏負債攀升、社福支出擴增、薪資成長遲滯、所得差距拉大等一籮筐的潛在風險和社會問題待改善。面對內、外情勢的轉變,政府當前的政策核心應是加速進行經濟改革,讓發展模式從出口導向轉為出口和內需並重,產業重心從製造業轉為服務業並重,生產模式從勞動、資本投入增長轉向創新能力和能量提升。要達此目的,有太多的改革工程亟需推進,例如租稅制度改革、投資環境改善、自由化和國際化水準提升、新興產業孕育、勞動法規調適、財政危機防範等。困頓之時正是變革時機,俟大環境好轉可率先乘勢而上。馬政府任期雖僅剩1年多,行政措施還有相當寬廣空間可供揮灑而收立竿見影之效,關鍵就看馬政府是否有此魄力。明天會是如何,無人可精準預知,但行政部門若未能有積極作為、立法院續搞惡鬥、政黨仍玩弄政客政治、人民還是縱容,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:台灣的經濟沒有未來。(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)


239681E820D98EE9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k8l2u8y3 的頭像
    ek8l2u8y3

    婉君介紹必屬佳作

    ek8l2u8y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